当前位置:主页 > 影视资讯 > 政策解读 > 影视资本寒冬期,有人退出,懂机遇的人加码
影视资本寒冬期,有人退出,懂机遇的人加码
- 编辑:海纳影讯
- 阅读量:
- 发布时间:2020-07-30 15:50
近两年,影视行业寒冬字眼的出现频率并不低,电影行业似乎在走下坡路了。但纵观不少影片的数据也可以发现,不少电影的成本呈现了逐渐走高的趋势。
随着所谓的影视寒冬、资本退潮,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一度被搬上桌子探讨。曾经的电影行业确实经历了一段“群魔乱舞”的迷乱时期,不少资本选择了退出这条赛道,但同时,这对资本和电影来说,都是行业出清、催化影视行业正向发展的表现。
资本退潮背景下 投资数量减少,数额反增
此前业内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专家也曾表示,2018年-2019年来看,影视投资的数量在减少,但数额却在增加。这说明,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在这时选择加码。一定程度上来说,留下的投资人和资本是更加冷静专业的。
资本的冷静,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了优质影视作品制作的重要“指标”。无论是整治天价片酬乱象,还是互联网技术推动后期前置等工业化制作流程,都能将资本、片方与观众的风险有效降低。
文化软实力输出不可缺少 中国电影发展空间仍很大
宏观来说,影视产业本身的文化输出属性和附带价值观的特点决定了,电影行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对我们意味的远不只是商业上的价值,也是精神上的财富与壮大。
在全球影视发展的市场上,国外有电影工厂好莱坞、动漫强国日本。我国上下历史几千年,浓郁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自身的优势,是不少类型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只要加以秩序化、专业化的运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文化相信会拥有一片更好的明天。
中国电影的资本化已经进行了四十年,在这期间,国家下达了数十个相关政策来推进中国电影的资本化之路,可见重视程度。
从电影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上看,资本的作用不仅仅是推动优质电影艺术作品的产生,也是电影工业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重要催动器”。
当下所谓的“资本寒冬”,实则是资本重构、产业变革的一个必要阶段。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洗礼后,电影产业就能迎来与资本长久互助共存的春天。
另外,随着影院的逐步开放,近几日一个新的论题被提上圆桌,那就是目前市场的影片储备问题。
据估计,国内目前的影片储备数量只够到明年的暑期档左右,加之今年电影行业的低谷已经基本过去,电影行业前路的发展空间巨大,接下来的,就是触底反弹了。这条路上,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优质的作品,以及影视行业与资本之间更加健康、和谐的关系。
电影合作-相关问答
-
什么是联合出品人?
制作电影的影视公司叫出品方,合作电影的影视公司叫联合出品方,而我们个人合作者参与之后就是联合出品人。
-
电影收入是怎么算的?
第一是票房收入,电影上映之后所售出的票房减去电影院分成减去影视基金和影视税收剩余的百分之38就是票房的收入。第二是网络点击收入,第三是广告植入,每一部影片当中都会涉及到广告,这一块的广告费也是计入收入当中的,第四是版权费用,第五获奖,电影参加电影节,获奖也是有收入。
-
影视合作应该注意哪些低端骗局?
1.已经上映过的电影还在筹资,这一类是骗局 2.短周期7-15天,1-3个月拿到收入返点的是骗局 3.APP,微信公众号和网页,直接充值合作是骗局 4.高回报率,门槛低,几百、几千就能够,且回报率惊人的是骗局 5.微信陌生好友的内部份额,保密协议是骗局 6.无拍摄许可证,无广电局备案是骗局
-
如何看一部电影是否值得合作?
1.主创背景;2、发行方;3、近期电影大市场的收入。
-
影视合作靠谱吗?会不会被骗?
靠谱的当然有,但是不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影视合作一般有这几个特点: 1.公众号或是APP小额合作,没有任何合同证明与证明 2.以出售门票方式告诉你是版权,其实并不是 3.网站合作,金额自己掌控合作多少没有限制,占影片版权的份额没有证明。 4.正常的影视合作周期是4-18月,所以太短的话不是过长也不可能超过18个月。


